|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瓮安 > 瓮安概况 > 风俗民情
瓮安县境内的苗族
打印 关闭 【字号:

      在古代,瓮安县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元、明两代实行土司制度,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朱元璋命大将军傅友德率兵征伐云南元梁王,在土司地域置干平、干溪、娑罗、洪头、飞练等共十五堡,留下部分汉军屯田。播州之役后,人口锐减,外地的各族人口开始迁入。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土归流,撤土司置县,交通、商贸逐渐繁荣,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汉人又陆续迁入,如今,汉族逐渐成为县境居住人口的主体。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如今,瓮安县境内的苗族,多是清咸丰年间从外地迁来的。从黄平、施秉、凯里等地迁来的苗族,居住在县境东南部木瓜河、桃子冲、麻阳洞、通大坪、牛坡岭、杨家院、高田坎、斗溪、茶上园、富水桥、花江、雷文、岩面等地,迄今已有130多年居住史,自称"果雄”[kuo31,gion42]或“仡雄”[ka32,gion42].从遵义、绥阳、开阳等地迁来的苗族,居住在县境北部桂花坪、岩坑一带,也有一百多年居住史,自称“蒙”[mun31]。从贵定、福泉等地迁来的苗族,居住在县境本部江山一喧,自称“哼喵”(xn55,miau31).从云南迁入的苗族自称“白苗”, 居住在玉山白花村。县境还居住有少量布依族,多是民国时期从贵定、福泉等地迁来的,主要分布在平定营、永和、雍阳、小溪、三合、芦花、高家坳、七星等地,他们有本族的语言,但现通用现代汉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