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山镇深溪村党支部围绕乡村振兴“二十个字”总要求,打造“红聚深溪·同心共富”党建品牌,通过“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形成“党群一心、产业共兴、成果共享”的发展格局,荣获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贵州省森林村寨”、2022年“黔南州文明村”、2024年“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一、红色领航,强支部聚民心。一是加强支部建设。深溪村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阵地、建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各下设支部书记的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党员管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抓好在职党员作用发挥。深入实施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红黑榜”、告诫制管理,杜绝党员教育管理中“宽、松、软”等问题。三是做好党员发展。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
二、同心共建,邻里互助兴产业。一是组建“致富互助小组”。党员按照结对帮扶关系及时开展上门行动,听诉求、讲政策、送温暖,针对农户需求开展精准帮扶,带头传授技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帮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是发展“特色服务模式”。采取“服务主体+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小农户”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作用,承接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部分工程,对外劳务输出,解决本村村民就地就业问题。三是打造“特色高效农业”。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企农机合作社“双合作社合作”的方式,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激活村闲置土地。2025年度种植青储70余亩,油菜70余亩,通过产业发展,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致富学堂,技能培训促增收。一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村级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通过教育培训,干部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业务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二是推进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好县人社局、县民政局等机关支部优势,组织中式烹调、挖掘机、电工焊工、育婴员、网络创业等就业技能培训,惠及全村100余名参与者,提升村民就业技能,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三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上级农业部门对接,邀请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油菜“一促四防”、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水稻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稻油轮作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常规农药使用及病虫害科学综合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项培训,帮助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四、文明深溪,乡风润泽促和谐。一是德孝表彰润民心。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经村民自荐、邻里推荐、村干部推荐以及驻村工作队审核等层层考核,筛选出10名极具说服力、深受群众认可的“好媳妇”“好婆婆”,激励大家以身边典型为标杆,传播正能量,在全村营造出崇尚、学习、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二是戏曲文化惠万民。开展各类“戏曲进乡村”公益文艺演出,借助深溪村文化大舞台,将民族团结与移风易俗紧密结合,通过独唱、彩调、快板、合唱、小品、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播党的政策、方针。三是积分治理激活力。围绕“一项制度、两个榜单、一个网格、七大板块、一份档案、N次兑换”的“12171+N”工作机制,通过“网格+积分”的方式将乡村治理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五、成果共享,强村富民崭新貌。一是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全力推进“村综治中心+基层阵地服务+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实现群众“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通过降租和直接清退的方式解决高标准农田历史遗留问题土地667亩,涉及资金55万元。二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紧盯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全面统筹社会资金修补,申请财政衔接资金180万元,完成大山甫、毛达3公里产业路的硬化和290米排洪沟、2000米灌溉沟渠的修建;争取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完成坪上、后寨3.2公里的机耕道硬化,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持续深化为民服务。以“小问题”“小事情”为突破口,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民生“小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的改变。申请县财政局8.4万元资金,完成毛达片区30盏路灯的采点安装工作,保障群众出行更加安心、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