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玉山镇为基层治理提能级,打造“请你来商量,‘玉’事多商量”品牌,结合各村实际,积极探索开展院坝协商活动,搭建“院坝协商”平台,把院坝协商打造成为充满政协味道的基层协商新模式、服务基层治理的新名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议事,议老百姓自己的事,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院坝协商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玉山镇新庄村巧用“院坝协商”阵地,探索出“新庄夜话”的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机制,通过整合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代表等力量,组建“新庄夜话”工作队,坚持“干部多下访,群众少上访”的工作原则,利用傍晚闲暇时间深入网格、探访群众,搭建“上门式”的协商议事平台,打破时间空间壁垒,把群众议事习惯从以往的“议论纷纷”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纷纷议事”。在群众基础好、威望较高的村组干部、党员家中设立16个“夜话”活动点,记录“夜话账本”,聚焦政策宣传、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点对点答疑,干部群众“同点一盏灯、同坐一条凳、同围一张桌、同谈一席话”,让“民声”里的“民生”落地生根。今年来,新庄村依托“新庄夜话”活动开展院坝协商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2条,办理“夜话事件”65件,动员群众打造千亩以上产业种植示范点1个。
民族文化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玉山镇白花村做实“党组织+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结合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与议事协商,入户听民意、知民情、暖民心,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多元化推进非遗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白花村依托“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搓梗仔·采阿诗”民族文化为抓手,群众自发筹集资金购买活动物资,举办了苗族“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文化活动,苗族同胞和各地游客欢聚白花、载歌载舞,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白花村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相融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积分制”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玉山镇深溪村因多年土地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群众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玉山镇多次组织党员代表、村贤寨老协商讨论,倾听群众诉求,从易到难,逐步化解了长达10年的“高利贷式”的土地流转问题。深溪村趁热打铁,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院坝会,以开展院坝协商的模式,在广泛吸收群众建议的基础上,通过民主程序制定《深溪村“积分制”事项清单》,围绕“一项制度、两个榜单、一个网格、七大板块、一份档案、N次兑换”的“12171+N”工作机制,推出“红黑榜”模式,把积分制管理融入乡村治理的多个环节,将乡村治理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积分评比,积分排名位于全村前十名的家庭可以到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主动干”转变,做到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