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水街道2025年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立足街道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街道实际,扎实、稳步地推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保障

为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瓮水街道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工作专班,及时统筹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专班班长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副班长由分管领导及包保社区领导担任,专班下设办公室在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由邱兴吉兼任办公室主任,王辉任办公室副主任,犹家丽、黄庆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三、重点任务

(一)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纲要责任制。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遵循科学规律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全力抓好粮油生产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好耕地地力补贴等惠农政策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市场主体,提高科技种粮的积极性。二是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锚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建立动态监测监管机制,结合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加大日常巡查和执法力度,对耕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耕行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遏制耕地撂荒。(牵头领导:邱兴吉、袁仁英,牵头单位: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县自然资源局瓮水分局;责任人:各社区党组织书记)

(二)筑牢防止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做实做细监测识别。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强“一键报贫”推广使用,引导农户开展自主防贫申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核查处置申报的线索,提升动态监测实效。关注重点人群,做到“应纳尽纳”,扎实开展好重点风险人群集中排查工作,对标风险识别标准进行研判,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确保“应纳尽纳”,做到帮扶精准有效、管用、够用。持续加强沟通衔接,落实防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的衔接并轨,细化落实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和农村低保标准有机衔接,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范围。二是积极推动风险消除。对识别半年以上的特别是超过1年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开展逐户分析研判,对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按程序及时消除风险,做好系统标注。对未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进一步摸清原因,及时落实帮扶性措施,提高帮扶质效,力争应消尽消。三是抓实“3+1”保障巩固提升。在教育保障方面,常态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有关政策,杜绝“因学致贫”“因贫失学”现象。在住房保障方面,对农户住房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住房安全新增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和“三重医疗保障”政策,开展好脱贫户、监测对象动态参保工作,按要求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好药品规范管理。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排查,完善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牵头领导:邱兴吉、崔小雄、石家发、王小海、袁仁英,牵头单位: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社区党组织书记)

(三)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强化项目谋划。严格落实“531”项目库建设要求,做到项目库的动态调整规范有序,加强对入库项目的审查把关,严格项目实施程序,严把项目工程质量关,做好在建项目资金监管和项目资产确权、移交等管理工作。二是继续实施到户类产业项目。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群众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要素流动。积极申报中心槽至花竹山便道建设,谋划申报茅坡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积极对接将茅坡社区中心槽等区域饮水纳入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管理,持续推动完善茅坡社区、桐木社区等城乡接合部社区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充分释放农村潜能。四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巩固1.4万亩茶园种植面积,鼓励花竹茶叶等龙头企业盘活低效闲置茶园,持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烤烟产业发展,推行“薯套烟”种植模式。依托瓮水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和城区各大交易市场,建立“园区+基地+市场+农户”模式,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支持柴姨妈黄粑、阿香食品、冬秀孃泡酸辣、清新茶叶、香源米业等企业发展壮大,打造“瓮水人家”等农产品品牌,提升知名度,增加附加值。各社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力盘活辖区闲置资源,用好用活“三资”,写好“山、水、人”三篇文章,不断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牵头领导:邱兴吉;牵头责任人:罗永东;责任人:社区党组织书记)

(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效率,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积极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农膜收回和处置率。二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积极争取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靶向补齐硬件短板,稳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率、公共服务便捷性与人居环境满意度,让乡村焕发全新活力。三是探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结合辖区内的人文禀赋,对具体红色史实的茅坡社区,积极申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牵头领导:邱兴吉、张莉莎;牵头单位: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责任人:社区党组织书记)

(五)倡导文明新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一是开展陈规陋习集中整治。各社区要持续开展农村滥办酒席、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的问题的集中整治行动,引导群众践行文明新风,加大农村滥办酒席的打击力度,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酒席一律不办,杜绝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二是抓实基层治理工作。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要指导各社区按照修订好村规民约,探索推进积分制管理,制定简单、管用的措施,切实规范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平安法治办公室和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要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指导各社区在矛盾纠纷、家庭婚恋纠纷、未成年人保护、禁毒、电信诈骗等方面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格局。(牵头领导:邱兴吉、陈媛媛、吴铁;牵头单位:党建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社区)

(六)聚焦稳岗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稳定外出务工规模。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全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开展就业岗位推荐服务帮扶,各社区要组织因缺少劳动技能导致就业困难的农户,落实好脱贫劳动力跨省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鼓励支持脱贫劳动力参加各级的劳动技能培训,促进稳岗就业。二是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以茶叶、烤烟产业为着力点,拓展就业空间,鼓励群众就地务工。继续用好以工代赈项目及乡村公益性岗位,认真落实“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全面提升春季学生资助兑现和就业率,促进返乡在乡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人口就业增收。(牵头领导:邱兴吉;责任单位: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责任人:包保社区领导、网格员)

(七)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强化涉农资金管理,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完善涉农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涉农资金流向精准,切实为农业发展赋能。二是落实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农村金融服务根基,持续推广农村小额信贷、富民贷等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贷款政策支持。持续强化农业保险保障力度,拓展保险覆盖范围,创新保险服务模式,依托保险与金融协同发力,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牵头领导:邱兴吉;牵头单位: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社区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