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向未来 ——从“乡土根脉”到“振兴热土”的跃迁之路破茧成蝶向未来 ——从“乡土根脉”到“振兴热土”的跃迁之路

发布时间: 字体:

建中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底色,以“激活金山银山”为笔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旧宅泥墙随风逝,新楼灯火照月明

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设立了培文社区,一栋栋美丽的楼房依路而建,黄墙红瓦、铝合金窗、环境优美。社区共居住来自全镇7个村(社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各自然村寨村民481户2153人。梁春说:“过去他家居住在建中镇果水村大田角村民组,开门见山,出门爬坡下坎,生产生活条件差,做什么都不方便。多年来想搬出大山,苦于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如今,有了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在条件较好的地方为他们修建了新房,过去的居住条件和现在简直没法比。”每当夜幕降临,四邻八舍不约而同地打开灯,灯光透过一扇扇窗户,似在与星辰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梧桐引凤栖沃土,车间织梦富乡邻

建中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入了天顺农业、益硕农业、苗岭雾海等企业进行“造血”,一年四季对社区群众招工,多渠道为搬迁户解决就业问题。同时,社区的创建工作为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培文社区搬迁群众王小八在益硕农业车间上班,她说:“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有五千块钱,带小孩也方便。”就业扶贫车间托起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致富梦,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让搬迁群众真正成为了“新市民”,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集体经济生红利,千家分红笑颜开

建中镇采取“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方式,盘活闲置门面,实现91间门面全部出租;共享广州市协作资金民宿项目租赁合作、粮油加工及仓储建设项目、精致茶叶加工厂项目、糍粑辣椒加工厂项目等,实行项目“8+2”分红方式,即群众分红占80%,村集体经济占20%,持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居民户收入。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完成分红资金46万余元,受益居民575户;持续关注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难题,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与建中镇高坪村联合打造就业扶贫车间,采取企业收益分红+稳岗就业的方式扩宽群众增收渠道。2024年来,打造就业扶贫车间1家,解决就业53人,向省外输送劳动力501人,茶山务工3500人次,实现劳动力家庭就业100%覆盖。

广场舞韵连星月,文娱书香润民心  

建中镇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推动“党建+”与群众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公共文化阵地,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党员活动功能室、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型活动室进行完善更新,不断强化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充分整合社区有限资源,投入资金100余万提升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舞台、议事亭、群众喜事办事场所等文化娱乐场所功能;以楼栋为单元,新增投放垃圾箱36个,采取集中转运的方式,对社区垃圾进行处置;安置电车充电桩2座,新增停车场40㎡,施划轿车、摩托车停车位276个,不断完善便民利民综合服务设施,丰富居民生产生活。

易地扶贫安置区里,培文社区生机盎然,帮扶车间机器轰鸣,文化广场欢声笑语…… 搬迁群众的生活发生了从“穷窝”到“新家园”的蝶变。一幅“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搬迁群众正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