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绘就“双强六好” 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 字体:

在茶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非公企业,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之路,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在县委、县政府、县委社工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工商联、县人大、县政协、县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双强六好为抓手,使建中镇获得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助力粤黔协作园区建设,并且公司董事长黄红缨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第一批工匠名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贵州省劳动模范的荣誉,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强党建引领,“茶链党建”促融合

镇党委选派2名骨干人员,持续跟进指导“两企三新”领域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非公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重大事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并结合企业实际,将党建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打造特色党建文化,在企业内部设置党建文化长廊,展示党的发展历程、企业党建成果以及党员风采。结合上级要求和企业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点,搭建“党员示范岗、党员生产示范线”等平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共同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21年被评为“黔南州五星级党支部”。积极开展符合青年党员特点的活动,把青春力量凝聚在党内。将党建工作与培养企业年轻骨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公司青年党员的优势,大胆创新,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活动。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创建远程教育中心和微信平台,拓展党员教育途径。以党建文化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茶文化品牌打造,增强党群和谐,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强发展根基,“一叶红心”强引擎

鑫产园党支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开展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同时,在工作中传帮带,培养出一批业务精湛、忠诚度高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鑫产园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骨干投身科研项目,围绕茶叶品种选育、绿色种植技术、精深加工工艺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近年来,成功研发出多种口味茶叶产品,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2024年黄红缨公司黄金芽、老白茶、红茶入选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六好”标准深践行,实现全方位发展

生产经营好

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张艳作为鑫产园党支部书记以及州党代表,在开发方面带头研发产品刺梨红茶,并成功申报专利,推动了首发经济。在经营方面,她带头跑销路,抓市场,推动茶旅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产品畅销,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并且用活党建综合阵地,扩大村级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全面提高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党建联合激发村集体经济增收新动能。

企业文化好

秉持“敬天爱人、茶礼天下”的文化理念,将茶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以农人良知为指引,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旨在打造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典范。建设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消费者和游客展示茶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品鉴方法等,传播茶文化。带头开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推动茶企文化互融互通,并且推动党建入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及对贵州对黔南对瓮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好都匀毛尖茶叶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宣传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劳动关系好

鑫产园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时刻关心员工生活,对困难员工进行及时救助。当地农户和贫困户通过土地资源及现金方式入股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旗下合作社,400余人与公司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其中脱贫人口200余人,每年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到茶园打临工人数达2000人以上。

党组织班子好

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班子成员均由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在员工中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担任。班子成员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注重团结协作,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党组织班子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带领党员和员工攻坚克难,积极维护公司形象,推动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党员队伍好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注重党员发展质量。目前,企业党员中80%以上成为业务骨干,在生产、销售、研发等关键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集中开展主题学习教育,以学促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促发展,以学促干显担当,积极培养年轻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聚合人才力量,截止到2025年2月,有正式党员5名,预备党员0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社会评价好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帮扶、联农带农、群众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优质的营商环境,带动镇、村、周边群众支持搞发展,互惠互利,依托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700余个/年,发放农民工工资1900余万元/年,实现企业所在村人均年增收12000元,带动建档立卡脱贫户309户983人自主增收,通过联合担保授信助力中小茶企融资630万元,间接带动700余人就业,组织职业农民培训15期次结业输出4000余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比例达83.6%、退伍军人11人、伤残人士5人,全镇数十家农企和3.5万职业农民、产业工人为“带动一个基地,托起一个产业,致富一方茶农”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