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中镇凤凰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全镇“茶、花、菌、果”四大主导产业,依托辖区内企业带动,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合作社+企业+产业链+n”的“5+”新路径,用好“两资两字”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让“党建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用好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凤凰社区辖区内有背后塘、中坪塘等10余个山塘,有广山水库、翁架山等自然景观,但长久以来中坪塘、背后塘水体公园环境治理较差,人居环境堪忧。为让本土资源效益最大化,凤凰社区决心打破经济发展桎梏,聚焦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力推进“两改两治理”,推广“145”发展模式,用好用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建设、统一授信“五个统一”方式,推动人、地、钱等要素资源集聚,合理规划布局,成功打造环境优美的村内水体公园,并以中坪塘、背后塘水体治理为契机,持续推动商业步行街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聚人生财。目前,已培育引进东方天城酒店、精制肉牛分割加工厂等企业8家,辐射带动150余户600余名群众到镇区建房置业。
盘活旧资源:把“老家底”盘出“新活力”
凤凰社区以推进经济发展为抓手,多措并举开展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 助力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全力聚焦传统优强农业产业,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农业发展公司出租闲置资产资源实现公效盘活,成果将闲置东岗小学教学楼出租给县恒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作办公楼,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将水尾小学教室出租给月亮山茶叶合作社作酿酒生产基地以及茶叶加工基地,既实现村集体逐年增收,又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同时依托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村内闲置院落打造“议事小院”,搭起干群交流新平台,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推动民情收集靠前、矛盾化解靠前、共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
擦亮“特”字牌:做好“茶”“菌”大文章
凤凰社区主抓以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菌产业,用“高山茶香”和“食用菌香”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以茶为媒,依托贵州瓮安鑫产园茶叶有限公司、采取以工代赈、合作经营等方式,围绕茶产业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入股分红达1万元以上;利用前主组集体山林进行菌类种植,动员有销售渠道的乡村人才带头学习种植技术,同时由专业合作社和群众签兜底分红协议,15万棒“食用菌”撑开“致富伞”,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截至目前,已收获马桑菌8000余斤,木耳12万斤,总销售额达60余万元,群众分红效益可观,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切实充分发挥茶产业和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打好“团”字仗:以强带弱,变“输血”为“造血”
凤凰社区聚焦产业发展,探索实施“村村组团、村社组团、社企组团、帮村组团、村民组团”的“五组团”模式,打破地域、资源等限制,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整合资源力量,打好村级集体经济合作共赢“带动牌”,为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散小弱、技术短缺、人手紧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激活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增收造血动能,点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凤凰社区因地制宜,通过“土地经营+资本经营”“资产承包+产业示范”等方式,形成凤凰-培文、凤凰-合作社等抱团发展格局,因地制宜种植茶叶约7600亩、刺梨约2480亩、烤烟约4000亩,精品水果约100亩等,流转农户土地600余亩发展高粱、玫瑰花等产业,让群众租土得租金、入股得股金、务工得薪金,多渠道实现助民增收的同时稳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