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达:以“庭院经济”筑梦“三金”

发布时间: 字体:

2021年5月,县水务局谢飞达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建中镇凤凰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队伍中的一员。初到任,他踌躇满志,有冲劲有梦想,然而接踵而至的挑战让他倍感压力,在凤凰社区的三年,他与社区“两委”成功开辟出一条产业兴旺、村寨美丽、群众富裕、乡风文明的新路径,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抵达凤凰社区之初,谢飞达书记便了解到凤凰社区的前主组是黔南州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拥有500亩花卉基地。他积极思考,与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交流,决定利用前主毗邻瓮安西收费站的区位优势,结合现有花卉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两年来,前主组成立了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农业有限公司,2家农家乐,2家小超市。为了丰富产业布局,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谢飞达经过实地调研,精心策划了一个新项目——“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基地流转,得“租金”

起初,谢飞达和村“两委”向群众提出实施庭院经济项目,利用前主集体山林进行种植菌类基地流转的想法时,群众虽然感兴趣但不敢尝试,因为不懂技术和担心销路问题。为此,谢飞达和社区两委干部专门针对庭院经济项目在前主组召开了3次以上群众会议,详细解释了项目政策和产业前景。积极动员有销售渠道的乡村人才带头学习种植技术,寻找销路,同时由专业合作社和群众签兜底分红协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成功发动73户群众种植马桑菌3.5万棒,木耳11.5万棒。截止目前,已收获马桑菌8000余斤,木耳12万斤。(其中马桑菌15元/斤,鲜木耳2.5元/斤,干木耳26元/斤。10斤鲜木耳出一斤干木耳,15斤鲜马桑菌出一斤干货)现在总销售额为6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18万元。结合目前市场行情和产量预估,该项目预计产值100万元,群众分红可达到15万元。山林租金50元/亩,租了60亩,租金总计3000元。

带动就业,挣“薪金”

庭院经济项目,不仅促进了就业,保障了民生;平均每天为10多个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累计用工1800余人次。很多妇女既在家带孩子,又能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种植培育的技术,每人每天还可以获得100多元的工资报酬,更重要的是能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每次下班我提着自己培植的马桑菌回家炖汤,家人都喜欢吃,颇有成就感呢。”村民王多荣如是说。

项目分红,赚“股金”

另一个增收途径是鼓励农户参与投资项目,从而得到分红。项目实施,不仅丰富了前主产业布局,还实现群众有效增收。“人活着,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谢飞达说,“我将继续与社区‘两委’成员共同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和返乡创业人员的力量,指导前主合作社建设娱乐设施、民宿、露营基地和户外拓展基地,进一步完善前主组的旅游服务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成为老板,推动庭院经济的繁荣发展。”

回想3年前上岗报到的那天,谢飞达说,总觉得那天的时间很漫长,未曾想扎根一线的这条路,不知不觉就走了三年。他说,他将继续怀着服务百姓、富裕村民的热情,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