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强渡乌江战斗遗址,如今成为了旅游观光、红色研学、农家体验的热门打卡地。肖伟 摄
红色热土,岁月峥嵘。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犹如一座灯塔,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寒冬时节,不管是在猴场会议纪念馆,还是强渡乌江战斗遗址,一批批游客带着寻根热情而来。
瓮安县猴场会议纪念馆 肖伟 摄
“猴场会议从当天下午一直开到次日凌晨,成为中共党史上唯一‘跨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结束当天,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打响,红军迎来了新年,也迎来了新局面。”年轻的佟博程是全省十佳金牌讲解员,他正在向游客深情讲述。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他努力做到“因人施讲”。
记者在猴场会议会址听讲解员介绍 肖伟 摄
青山环绕,苍鹭声声。在瓮安县天文镇天文社区,一栋老式木屋尤为显眼。“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推开房门,斑驳墙壁上黑色字句大部分清晰可见,这些红军标语保留了那段如火的记忆,见证了红军每到一处都宣传党的政策主张。
沿着历史的足迹眺望,烽火硝烟早已逝去,这片红色的土地,滋养着一代代后来人,曾经“山穷水远路闭塞”的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瓮安县江界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今的瓮安,已构建了“六高一铁一港口”的立体交通网,成为贵州东出湖南、南下两广、西进云南、北连成渝的“黔中交通大十字”。县内公路总里程达2842公里,城乡公交化率达67.64%以上,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融入老百姓的点滴生活。
瓮安县江界河镇党员干部在帮助群众采收青柚
如今的瓮安,深耕细作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蔬菜、烤烟、水果等特色农业百花竞放春满园。在江界河镇樱桃村,盛夏时节,小小樱桃抢鲜上市,“映红”乡村振兴大产业。在珠藏镇荣院村,金秋时节,田间地头一串串红彤彤的工业辣椒挂满枝头,红了土地富了百姓。
如今的瓮安,立足红色文化资源,推出“6+1”宣传模式,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以打造红色旅游IP为主线,推出红心向党、赤色征程、红色古邑等定制旅游路线,做实“红色旅游+”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