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乡镇动态
瓮安:“五营”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打印 关闭 【字号:

秋收季节,走进黔南州瓮安县平定营镇梭罗村,远眺群山,峰峦叠嶂,绿树成荫;放眼大坝,万亩平畴,稻花飘香。村民闲坐在家门口话家常、说变化,一幅村庄美、乡风好、村民乐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据介绍,梭罗村依托地理优势,引进省蔬菜集团,以“统一品种、管理、技术、收购、销售”的方式带动群众种植水稻290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余元。

梭罗村的发展只是瓮安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少、人才不聚集,发展不平衡、思路规划不清、收入薄弱等问题,瓮安县通过帮带助营、合作共营、抱团联营、自建专营、联结同营“五营”模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实现“效益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布局由散到聚、管理由弱到强”的转变。

部门帮带助营 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走进岚关乡章阁村,天蓝云白,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曾经的章阁村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靠山吃山,靠煤吃煤,空气质量差,尘土飞扬,“有女不嫁岚家关,天晴下雨把门关,手中端的苞谷饭,脚上烤起火斑斑”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为助推章阁村的发展,贵州省公路局向章阁村拨付项目资金130余万元,支持发展刺梨、水稻、烤烟等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500余万元。让石头山上长出了“金叶子”,结出了“黄金果”。

近年来,瓮安以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定期研究、调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用实“部门村级”驻村帮扶机制,用活中央和省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用好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等人才,协调下放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到村发展,形成政策大力支持、技术充分保障、发展日趋多元、收入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850万元,帮扶60余个重点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累计收益800余万元。深入挖掘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等人才资源84人,组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顾问团,着力解决“无能人”的问题。

村企合作共营 村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在瓮水街道花桥社区,该社区利用已征未用土地,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经营水上乐园、露营基地等项目,推动集体经济达60万元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瓮安县积极探索村企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 +公司”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进贵州子博源、贵州今牧王等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采取服务创收、入股分红、产业发展、联合运营等多种发展路子,捆牢村企利益纽带,完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多赢”格局,实现“集体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

离花桥社区不远的银盏镇木老坪社区利用“风神洞”温度低、地势宽等优势,采取“租金 效益分红”的方式发展洞养食用菌10万余棒,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7万余元。

不远处,同样受益于村企合作共营的中坪镇高枧村采取“保本分红 效益分红”的模式与贵州桔扬雨辰茶业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76万元。

村村抱团联营 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在猴场镇松坪社区,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幢幢小洋楼鳞次栉比……秀美村庄掩映在绿水青山间,处处生机盎然,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的笑容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猴场镇以松坪社区为试点,建设有机肥发酵厂,链接松坪社区、大金星村等4个村(社区)联合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50余万元。

近年来,瓮安立足破解资源零散、产业分散等痛点、难点问题,以“串珠成线,以线带面”发展思路,打破村界壁垒,因地制宜将区域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似的村(社区)联合起来,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纽带,统筹整合农业资源,搭建以强带弱、多村联建的互联互动、协同发展平台,形成各方优势资源强强联合、邻近村成片成带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变“各自为战、分散发展”为“联合作战、联社共赢”。

离猴场镇不远的建中镇通过“土地经营 资本经营 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将8个村(社区)联合发展肉牛产业,打造“千牛村、万牛镇”,全方位推动“肉牛茶叶”循环发展,解决产业发展中“一个村单打独斗”问题,形成“聚沙成塔”效应

村社自建专营 村集体经济“倍增跃升”

银盏镇玉华社区的“大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辖区矿企所需的锚杆、锚网等产品,该公司是由社区提质改造闲置办公楼,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名义成立的,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无独有偶。雍阳街道河滨社区依托区位优势,自主经营“共享食堂”,开业以来共营收35余万元。

玉山镇龙蟠村通过承接全镇社会服务化项目7000余亩、集中育苗25亩,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10万余元,给群众带来增收86万余元。

近年来,瓮安规范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因地制宜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结合村(社区)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等,制定“一村一策”,整合开发利用村集体“三资”,提质改造村(社区)老旧办公楼、厂房等闲置资产,盘活山林田土、自留地等资源,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出租、入股、自营等方式,让“死”资源变为“活”资本。

村户联结同营 村集体经济“扩面增量”

连日来,岚关乡茶海村的村民们正在忙着收冬瓜,曾经的茶海村因产业发展单一,村民收入薄弱,村民们纷纷远离家乡讨生活。

如今的茶海村依托蔬菜大棚、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引导90余户农户参与经营,2023年为群众分红22万余元。

不远处的珠藏镇桐梓坡村按照村集体经济占股51%、村民占股49%的方式共同经营烟花爆竹实体店,目前共收益20余万元。

天文镇乌江村依托农业农村局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龙头公司,采取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80%用于群众分红的方式,每年为群众分红4.8万元。

近年来,瓮安大力推广“合作社 +农户”“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共赢模式,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带动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有资金、劳务等入股合作社,采取股份联结、产销联结、劳务联结等方式,把群众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通过“流转金+分红”“股金 +分红”等多种形式,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动形成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