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新闻
黔南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瓮安专场召开
打印 关闭 【字号:

12月19日,黔南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瓮安专场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秦礼琦以“凝心聚力促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瓮安县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介绍了瓮安县近年来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取得突破及下步工作打算。

党的二十大以来,瓮安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和州委工作要求,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始终坚定不移把强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在战略上优先、在政策上优先、在落实上优先,深入实施“富矿精开”战略,紧紧围绕全省“一核两区”战略布局和“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即:围绕千亿级工业园区及全国一流现代磷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一个目标,突出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和磷精深加工及耦合共生产业两条路径,增强产业聚集、基础配套、服务保障三大功能,狠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园区建设、开放创新四项工作,全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9.06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14.7%;实现工业投资27.84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户;完成工业用电量12.61亿千瓦时,增长26.94%;实现工业税收5.6亿元,同比增长28.11%。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

聚焦富矿精开,发挥资源优势,夯实工业发展根基。大力开展精确探矿。全力配合省级在瓮安实施的新一轮找矿项目,目前已完成7个项目、新增磷矿探明储量13.5亿吨。有序推进精准配矿。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配置改革,对长期“不探、不建、不采”的矿业权,深入分析研判,分类进行处置。同时,根据磷化工产业发展需求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确定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优质矿业权向优质企业倾斜。截至目前,已为企业配置矿权4个,正在积极申报矿权1个。科学实施精细开矿。大力推进开采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以及磷尾矿、磷石膏等充填法采矿,加快推动现有磷煤生产企业技改扩能、提高效益,磷矿开采回收率提升20多个百分点,预计2026年瓮安磷矿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深入推进精深用矿。围绕精深加工、精细开发做大主导产业,优化矿产资源综合服务平台运维机制,畅通磷矿资源供应链,补强产业链,推动矿产资源高效高值利用。预计2026年后,磷矿就地转化率60%以上;黄磷产能占全国30%左右,就地转化能力达60%以上。

聚焦产业链条,强化项目招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强龙头抓招引。用好“一图三清单”这个科学方法,强化企业招引培育,聚焦“大好高”项目,着眼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成功引入瓮福集团、江山股份、山东瑞福锂业等行业领军企业,构建起行业头部企业汇聚、上下游企业加快集聚、中小企业协同配套、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延伸的产业集群。围绕延链补链抓招引。始终坚持以“链式”思维大抓产业,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以现代化工为重点、以精细化工为补充,紧盯“延链”的优强企业、“补链”的配套企业,持续开展六氟磷酸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等项目招引,形成产业链完整、价值链高端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完善黄磷下游磷系阻燃剂、精细磷酸盐、有机磷系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业布局,形成共生耦合能力不断提升的产业集群。围绕项目效益抓招引。按照“项目为王、产业为先、效益为本”原则,突出招引质效,算好投入产出账,建立事前评估论证和事后考核(退出)机制,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今年以来,新签约工业项目24个,签约金额421亿元,预计可实现产值431亿元。

聚焦园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优化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不断完善园区空间布局,现已形成功能协调、布局合理、产城融合的基础工业园、循环工业园、精细化工园、江山瓮福产业园的“四园”产业空间发展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集中资金资源启动了基础园区道路提级改造、集疏运公路、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塘坎上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项目的招引落地、快速建设及正常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服务配套。围绕项目生产性服务需求,以县属国有企业为载体,市场化承接园区物流、商混、砂石、钢材、沥青拌合等服务,保障项目高效建设。围绕企业生活性服务需求,打造集“产、学、研、商、居”为一体的高层次综合性生态产业小镇以及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兴城市综合体,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聚焦企业需求,强化精准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强化项目服务。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推进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满产。强化要素保障。集中矿产、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24年以来获批能耗指标19.32万吨标煤,保障工业用地1570亩。搭建服务平台。搭建“政银企”对接交流平台,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获批各类专项资金2.52亿元。搭建“政校企”人才培养平台,推进企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帮扶。完善企业反映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机制,化解企业诉求65件。

聚焦安全环保,树立底线思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日常监管。不断完善园区安全环保监管体制,聘请第三方资质机构开展定向式安全环保体检,常态化开展安全环保日常监管,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实现环保超低排放。积极创建D级园区。按照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要求,加快完善危化停车场、消防站、实训基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创建D级化工园区。推进两化融合。对标国内先进化工园区,推动区域内产业“两化”融合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建成并试运行集智慧安全、智慧服务等为一体的智慧园区平台,园区内的12家化工企业已全部接入并实现互联互通。 

会上,县领导罗培林、刘汉乾及县投资促进局负责同志围绕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四化”协同发展、“富矿精开”推动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改善、延伸磷化工产业链的具体做法等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贵州民族报、黔南州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