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发展规划
瓮安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打印 关闭 【字号: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含跨境项目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23元,同比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7元,增长1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158.1亿元、204.8亿元。

(二)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金正大、芭田等骨干企业产能加快释放,盛世荣创一期、名泰化工一期、瓮福大塘矿1060中段等项目建成投产,胜泓威黄磷电炉及环保改造、文辉塑业技改入园等项目建成试生产,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25%。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位居类地区前列。二是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搭建10kV银算线,建成三期生活污水处理厂、算水坝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矿山快速公路、C2C5A1路等沿线燃气管道铺设,建成化工大道4.7公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瓮安经开区成功获得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认定,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三是产业招商加快推进。聚焦磷煤化工首位产业和精细化工潜力产业,精心编制现代化工产业招商项目40个。紧抓北上对接央企、强企和南下承接产业转移机会,紧盯重大项目招引,签约胜泓威化工、湖南雅城深圳欣旺达、森浩化工产业园等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62个,签约资金185.67亿元。

(三)新型城镇化取得新进展。一是城镇品质持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加快“三改”推进,开工建设20211000户棚户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72664。完成1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韦家坡北区、老兰寨、龙水坝二期、山岔坡一期等安置房项目建设,回迁安置住房901,门面119。新增城镇停车位100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类地区第1位。二是城镇经济活力增强。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和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镇经济,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3家,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分别达30%21%40%71%以上。森浩国际汽车城加快建设,入驻签约一批新车、二手车销售企业,汽车、钢材、建材等专业市场加快集聚。三是城镇管理规范有序。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化宜居环境,建成智慧小区1个。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创建物业服务示范小区5个,推动学府雅苑等8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持续巩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16%。优化布置1400余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达100%

(四)农业现代化取得新成绩。一是大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选派363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步安排701名镇村干部分别下沉到1007个网格开展帮扶。建立防止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发布预警监测线索5135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争取中央、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120万元,实施项目56,乡村振兴基础得到有效补充二是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三主三特产业,稳定管护茶园面积20.81万亩,提质增效1.52万亩,种植蔬菜36.12万亩次,种植烤烟2.23万亩,种植太子参等中药材6.91万亩,提质改造精品水果10万亩,出栏生猪37.2万头,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2亿元,稳居全州第1位。推动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全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8%。建中镇入选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三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合理布局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种植优质稻16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69.7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0.39万吨。四是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十百千示范镇1个、示范村14个,申报纳入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和省级红色美丽村庄示范试点3个。新建6个压缩式农村垃圾转运站,实现村(社区)生活垃圾转运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5945户,改造村级公厕11座。深入推进村社合一,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创建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6个。

(五)旅游产业化展现新活力。一是强化旅游主体引培。外出考察旅游招商16次,开展旅游招商推介会4次,达成合作协议项目5个,引进和培育56家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入驻瓮安,推动旅游产业市场化运营。全年过夜游客达63万人,同比增长11%,人均旅游消费达到800元以上。二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评定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28个。瓮安县首届樱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中央民族乐团心歌给党听、西部风中国湖库拉力赛暨首届黄红缨茶业网红垂钓节、广之旅瓮安首发团等文旅活动成功举办。猴场镇古邑景区荣获贵州省红色文化体育旅游示范点。三是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制定《瓮安县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对全县旅游低效项目闲置资产进行摸排研判,分类建立项目清单,对没有实际效益项目及时停建,对即将建成项目全力推进建成投运,清理闲置低效项目3个,完成千年古邑核心区风情美食街、野钓趣路亚基地等6个项目建设。

(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提升。一是交通路网加快完善。瓮马铁路正式运营通车。遵余高速瓮开高速建成通车。完成G354果果坪至高枧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S205珠藏至瓮水司、江界河至天文公路改扩建工程。乌江瓮安港前期工作加快开展。二是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大岩水库、广山水库、擦耳岩水库、荒田沟水库、金翠湖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力思沟水库病险库治理启动建设,白水水库、桐木水库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2个,解决了38521536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建5G基站90个,基本实现县城区重点公共场所5G全覆盖。建成开阳至瓮安天然气管线,开工建设福泉至瓮安天然气管线。3万立方汽柴油生产(调和)储备油库及配套设施设备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开工建设110千伏朵云变电站,新建或改造10千伏线路127.3公里、400伏及以下线路345.5公里、变压器93台。

(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认真落实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制定《瓮安县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百日攻坚工作方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网格化排查整治,共出动人员644人次,检查企业和相关点位246个。涉及的2020年以前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问题70项,已整改完成67项。二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升级战。印发《瓮安河流域2021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瓮安河天文断面更加稳定达标。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空气质量应急管控,推进黄磷企业清洁生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4%以上。持续强化土壤固废污染防治,保持地块使用安全。实行医疗废物集中运输封闭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三是继续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检查企业53家次,下达执法文书3份,立案查处4件,处罚金额53.5万元。开展五长约谈3次,对重点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督促抓好环境问题整改。

(八)民生福祉取得新改善。一是稳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4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62%。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1002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983人次。发放各类创业贷款6036万元,扶持405户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600余人。二是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建成瓮安七幼、瓮安五小、瓮安实验中学(一期)投入使用。瓮安三幼、四幼成功创建州级示范幼儿园。2021年中考总平均分排名全州第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改革,促进县域师资均衡配置。持续推进健康瓮安建设,县医院能力提升异地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县中医医院成功进入全省三级中医医院行列,胸痛中心成功认证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医疗卫生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类地区前列。三是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分别达7.06万人、25.81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48%。累计发放农村、城市低保金4555.52070.9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918.8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82.3万元。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实现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零突破和民办养老机构零突破。四是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猴场草塘火龙成功申报为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5个乡镇(村)级群众文化舞台,持续开展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文化精品乡村行公益文艺惠民演出活动,累计演出300场。组队参加黔南州第七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和群众组项目比赛,分别获得奖牌总数第2、金牌总数第3的好成绩。

(九)防范化解风险取得新成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60.04万剂次,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严格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八个一批14条措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加强对新项目的审批和资金来源审查,多渠道统筹化债资金,综合债务率实现逐年下降。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瓮安县被表彰命名为贵州省法治建设示范区,入选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银盏镇江口坝社区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步开展十大专项行动,打掉公安部督办假币贩卖团伙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盗窃诈骗团伙28个,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7起,侦破电信诈骗案件138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实现安全生产双降目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全县人民群众的期盼,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农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公共管理业劳动报酬等权重较大的指标排名全州靠后,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持续低迷,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发生,对人流、物流等带来一定影响。二是工业发展质量不高。全县工业企业主要以磷矿石、黄磷和复合肥等基础磷化工产品为主,黄磷深加工占比不足10%。县内重点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税收贡献低、亩产效率不高、示范带动效应不强。制约磷化工发展的合成氨、氯碱化工等关键链条还未打通,伴生资源未得到较好利用,下游精加工产业薄弱。三是投资后劲不足。随着政府投资减弱,社会投资还未有效形成支撑,产业占比仅为40%,排Ⅱ类地区靠后位置,全县投资支撑有待进一步挖潜同时,招商引资项目因土地、能耗指标落地难,新上项目推进慢,投资后续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公办幼儿园占比较低,民办幼儿园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小学师资短缺,农村学校呈现点多面广质量低的现象。虽然全县的医疗水平在县级来看处于全省较好水平,但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乡村医生技术水平不高,仍需不断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和州委“六大引领工程”,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确保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9.5%、力争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州调控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提升到45%60%左右。旅游人均花费增长1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3%左右。非税收入占比25%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72亿元,产业招商引资指数排类地区第一方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实绩评价指数、教育发展指数、医疗卫生发展指数、安全指数排类地区前列。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保持在全省类地区等次

四化建设主要目标: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排类地区前;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2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5%,保持类地区第1位;完成棚户区改造496,启动改造老旧小区26928户,完成1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0个千亩水稻示范坝区建设;培育州级、县级龙头企业8家以上。旅游产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力争类地区第一方阵;过夜游客增长15%以上。

要素保障主要预期目标:盘活国有存量建设用地960亩,获批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以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2亿元以上。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9%。建成福泉至瓮安天然气长输管线。实现煤炭产量70万吨,磷矿产量360万吨以上。建成广山、大岩、荒田沟水库。新建及改造10KV线路66公里,5G通信基站130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22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倍增突破行动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推进项目提速提质建设,夯实工业倍增基础。持续推进天一老虎洞磷矿、芭田小高寨磷矿、瓮安煤矿90万吨技改等项目。围绕强链延链,加快推进龙马磷业2.5万吨赤磷及配套工程、盛世荣创二期、森浩化工产业园、名泰锡化工、川磷化工年产10万吨磷系新材料清洁生产线项目。抓住全州打造瓮福千亿级磷系电池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机遇,推动胜泓威新材料、雅友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对接中伟新材料、比亚迪、磷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力争再签约落地一批磷系电池材料项目。二是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推动金正大工业一铵、盛世荣创一期、名泰化工一期等项目达产释放产能,力争推动万鑫煤矿30万吨技改、琨浩肥业、兴荣和新材料等建成投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推动磷煤采掘企业扩大生产,全年实现煤炭产量70万吨、磷矿产量360万吨。2022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10亿元以上。三是完善园区要素配套。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电、路、气、讯、热、污水处理及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3万立方成品油库,开工建设中农批智慧冷链农产品商贸城,不断完善物流仓储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要素保障。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改革,推动开发区管理机构工作高效运转,为企业提供优质精准服务保障。

(二)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品质提升行动。一是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四工作,全面完成2017年朵云棚户区改造496套存量棚改任务。加快推进2020年未建成棚改808套团购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2021年棚户区改造1000套安置房建设。有序实施城镇老旧小区一期、二期共26个小区928户改造。改造河滨社区移民街等背街小巷16条。加快推进县城南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县老城区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一期。持续推进瓮安麒龙·湖山悦府建设项目等21个房地产项目新增城镇停车位400个、城镇道路5公里、绿地1公顷。二是持续提升城镇经营效益。积极盘活城市闲置资产,将城市停车场、广告位等纳入平台公司实体化运作,推进水、电、气等民生保障要素及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产业化,实现城市资源配置效益的最优化。力争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以上。推动森浩汽车城投入运营,打造成为对周边县市有影响力的汽车专业市场。打造重点消费商圈1个,夜间经济街区1条,特色商业步行街1条。三是持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大对私搭乱建、违规加层、违建占地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持续强化背街小巷脏乱差整治,引导占道小摊贩等群体规范经营。加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打造示范小区10个。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小区2个。四是持续强化基础设施补短。加快推进瓮马铁路北延伸段,启动S206线鲤鱼塘大桥改造和云中港区第三作业区起步码头及物流仓储工程。建成广山水库、大岩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全面开展水务一体化合作,实施永和镇、建中镇水厂改扩建,巩固提升7万群众供水保障能力。新建5G基站130个。

(三)全力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行动。一是持续巩固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压实四级责任,围绕3+1保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紧盯三类人员预警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积极推进东西部协作,借助东部地区资源优势,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强化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打造,力争到年底每个乡镇各1以上示范试点。二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在平定营梭罗、玉山新庄、猴场青池等地建设千亩水稻示范种植基地,推动全县粮食产量稳定三是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稳定茶园面积在20.81万亩以上,提质增效1万亩稳定蔬菜种植面积36.5万亩次。稳步扩大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精品水果和林下经济,稳定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投产面积9万亩以上。种植烤烟3万亩,烟叶收购7万担,持续提高上等烟结构占比。大力实施大场带小场,加快推进贵州耘奕、日泉农牧、贵州正大、贵州集航等生猪保供重点项目,实现年出栏生猪41万头以上。202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5亿元,同比增长8.5%四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壮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家庭农场6家以上。加快推进现有专业合作社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围绕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新增各级龙头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转率达63%以上。

(四)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一是加快旅游主体引培。积极引进文旅领域优强企业参与景区运营,全力盘活草塘古邑区和建中茶旅景区闲置资产资源,力争推动草塘古邑区实现对外营运。依托一地双泉”地热资源和红色文化品牌优势,聚焦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研学体验等领域,集中力量引进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涉旅企业,年内引进培育各类旅游经营主体30以上,实现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企业突破。二是补齐景区基础短板。加快完善旅游快速通道、景区内部公路、标识系统、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景区旅游观光服务体系,新增停车场车位500个、旅游厕所2个以上。加强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培育力度,力争新增A级景区1个、乡村旅游标准化等级评定5个。三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持续开展痛客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公平规范的行业环境,确保全年百万人次游客有效投诉低于5件。加强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导游的培养,引进中高级管理人员、导游从业人员2人以上,提升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力宣传一码游贵州平台,新增商户入驻30家以上,提升平台访问量和交易额。实现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增长15%以上,力争全县旅游游客人均花费达900元。

(五)全力推进民生福祉增进提质行动。一是稳定就业创业。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创新就业创业渠道,确保2022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推动全县就业整体形势保持稳定。二是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普惠幼儿园覆盖率提升到95%。完成瓮安九小综合楼、瓮安五小及草塘中学学生宿舍楼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化解全县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提升到82%推进普通高中提质示范发展,力争实现瓮安中学升类为省级一类示范高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保持全州第一。三是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建设,提升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激发医共体内生动力。完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120急救中心。医疗卫生发展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四是织密社会保障网底。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进程,落实基本养老和待遇调整政策,确保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32人以上,建档立卡人口参保率达100%。全面落实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六个一措施,以五个衔接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整治提升行动。一是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标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和群众信访件反映的问题,认真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出成效。常态化抓好环境问题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施挂牌督办。二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充分利用智慧环保暨河长制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构建覆盖全县重点河流、饮用水源、大气的环境监测监控网。持续巩固提升瓮安河治理成效,推动县城一、二期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启动建设县城三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乡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城乡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6.5%89.2%,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有序推进三磷问题整治,推动瓮福黄磷达到绿色工厂标准,督促指导成功黄磷完成整改。强化重点时节、敏感气候大气监控监管,确保县域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建成瓮安县医疗废弃物提升项目,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100%三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大力推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省州规定范围内。深入实施节约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家庭等示范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机关53家。

(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环境提升行动。一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磷煤化工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积极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推动瓮安福泉协同发展。结合疫情防控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继续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国际男(女)篮争霸赛、全国体育舞蹈大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深入推进供给侧、农村三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等一系列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适时评估县管校聘”改革成果,提升教育发展活力。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巩固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成果,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耗材补医三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贵人服务安心投为县域营商环境品牌,深入实施“双培育双服务行动,深入推行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和涉企事项职能部门一把手承办制,力营商便利度排全省前20位。围绕四化重点领域,全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引进优强企业17家,其中500强企业1家,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5个,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72亿元。

(八)全力推进平安瓮安深化创建行动。一是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加快推进不同群体疫苗接种,坚决守住不发生疫情底线。积极稳妥消化债务存量,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力度,持续降低综合债务率。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煤矿、道路交通、危化品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排查,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和事故起数实现双降,安全指数位居全省前列。二是着力推进法治瓮安建设。按照《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积极稳妥开展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坚持依法执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力推动两升一降。加快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继续打造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保障弱势群体合法利益。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三是大力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多元化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增强防范化解涉稳重大风险能力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暨四大行业领域整治,建立实体化运行的县级反诈中心和生态环境执法专业队,构建公安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假币、毒品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打击治理力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提升矛盾纠纷解决效率。

各位代表,跃马扬鞭新征程,蓄势待发再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努力拼搏、精准发力,为全面完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四新: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四化: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3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指新型工业倍增突破行动、新型城镇品质提升行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行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行动、民生福祉增进提质行动、生态文明整治提升行动、基础设施提等升级行动、改革开放环境提升行动、平安瓮安深化创建行动。

4五长:指县长(副县长)、生态环境局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或监委主任)、检察院检察长。

5政府性债务七严禁指严禁违法违规举债、严禁违法违规提供担保、严禁违法违规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名股实债、严禁三边工程、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政府性债务管理不作为。

6政府性债务八个一批指压缩、核减建设规模化解一批;停建、缓建非必要项目化解一批;债务重组转化为企业债务处置一批;处置资产偿还化解一批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化解一批国有企业通过经营收入偿还化解一批;盘活办公用房等闲置资产化解一批;破产重整或清算方式处置一批。

7十大专项行动:指命案防控、打击盗抢燃油、打击涉枪涉爆、禁毒三年大扫除、净边2021、十年禁渔、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商品、打击假币、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打击治理公民出境参赌。

8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9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0.四改: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以燃气、给排水管网为主的城镇地下管网改造

1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23+1保障:指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有保障。

13基层民政工作六个一指完善一套机制、强化一个机构、建立一个平台、发展一批经济实体、培育一批社会组织、建设一批和谐社区。

14五个衔接:加强城乡低保制度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加强特困供养、孤儿养育、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与乡村振兴开发政策的衔接;加强临时生活救助制度与乡村振兴开发政策的衔接;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衔接;健全两类群体(残疾人和高龄老人)补贴制度与乡村振兴开发政策的衔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